从“城市家具”标准化开始,上海城市建设启动“绣花”模式

 上海是中国最早使用电灯的城市,1882年,中国第一批电线杆在外滩到虹口招商局码头一带矗立起来。然而随着各种通信杆、信号杆、路名牌杆等越来越多,一条条横亘在道路上空的架空线成了“黑色污染”,也是城市治理的难点。

去年3月,从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开始,上海开始了一场“城市家具”焕颜手术,通过一年多的努力,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。

“城市家具”焕颜:数据决定美

领衔负责此次“城市家具”焕颜工程全要素技术规定的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、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鲍诗度,一直在各个场合呼吁“城市家具≠城市公共设施”。他认为,城市不止是一个工作生活的聚集地,而是属于每一位市民的大家庭,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及各类景观场所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视为“家具”,让城市建设带有感性温度和人文关怀,是实现城市整体环境建设和文化品质提升的必由路径。

 

浦江饭店改造前后

鲍诗度说,在“城市家具”焕颜工程中,数据决定美。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国第一家西商饭店浦江饭店,以黄浦路大明路路口为例,原先路口有信号灯杆、治安监控杆等各类杆件31根之多,大楼前的架空线犹如“蜘蛛网”,杂乱地分布在楼层上空。浦江饭店地处北外滩核心区域,紧邻著名的苏州河、外白渡桥,饭店及其周边环境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,道路环境提升是必然趋势。去年5月,浦江饭店周边黄浦、金山和大名路三条道路的合杆整治全面启动,历时半年,浦江饭店周边道路合杆整治基本完成——道路杆件由原先的31根变为6根,减杆率达到80%。在进行杆体设计时,鲍诗度团队根据杆件设置的不同位置结合设施设备搭载的实际需求,进行“一杆一方案”的精细化设计。

上海目前在打造“夜上海”经济以及垃圾分类工程,“城市家具”的建设和管理中也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。鲍诗度团队在设计改造时对路灯的高度以及设置地点都进行了规划,还将现代、智能、环保等先进技术导入,体现历史的同时打造引领性时尚的示范道路。在垃圾分类方面,建议设立太阳能智能压缩分类垃圾桶,其可以将垃圾压缩至原来的五分之一体积,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垃圾转运频率,消除清运当中的二次污染问题。同时在垃圾箱內设置传感器和物联网模块,当垃圾箱投满之后会自动连接物联网,通过网站可以实时反映出垃圾箱的状态。

为中国“城市家具”制定行业标准

在项目实践中,鲍诗度发现,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各个环节存在着严重的“碎片化”现象,各部分之间很难真正形成相互联系与作用。为了一揽子解决这些问题,鲍诗度寻求整个“城市家具”行业标准的制定。标准化会不会使城市面貌失去了个性?鲍诗度的解释是,标准化追求的是规范执行的科学性,而非是强制性的艺术风格的统一,“比如要在上海的公交车站放一个垃圾箱,就要考虑上海的主体风向常年从海边来,那么垃圾桶就必须放在相应的下风口位置。”

 

团队讨论设计方案

标准的制定非一日之功的笔头工作。早在十几年前,鲍诗度就敏锐把握到了众多设施建设背后的关键点——大环境系统,并有针对性地带领师生团队在国内外各城市考察调研,仅拍摄的环境、景观和公共艺术资料图片就超过20万张,搜集整理了海量文献资料。《“城市家具”系统设计》《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》《铺装景观细部分析》《城市公共艺术景观》四本城市环境丛书的出版,如同围棋的“占角”“挂角”一样布好了局,一举构建出环境艺术设计大环境系统框架:“环境艺术系统设计就是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,把建设项目中的规划、建筑、景观、环境设施、视觉传达、室内设计等专业进行统一的科学性的系统整合。

2015年12月,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城市工作会议,发布《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“城市家具”这一名词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得到正式确认,被列为中国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。今年5月,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,要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维护标准及相应投入,规范“城市家具”标准,以一流的城市环境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二届进博会。

担任中国标准化协会城市家具分会会长的鲍诗度,带领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除了继续参与开展架空线落地、合杆整治、人行道养护、绿化彩化等工程,参与浦东新区等上海市各区城市环境精细化建设,还将经验推广到了连云港等其他长三角城市。他希望制定出“城市家具”标准的中国化方案,向更多城市、更多发展中国家推广。

相关产品

评论